书籍信息
- 作者:邱振中
- 发表时间:2005
- 出版社: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
- ISBN:7300065597
- 分类:CLC J292.1
- J艺术:J2 绘画:J29 书法、篆刻:J292 中国书法、篆刻:J292.1 书法
目录
第一部分 笔法
- 执笔
- 空中运笔
- 中锋横、竖线
- 藏锋-Ⅰ
- 藏锋-Ⅱ
- 手腕的灵活运动
- 中锋弧线-Ⅰ
- 中锋弧线-Ⅱ
- 落笔方向的控制
- 提按
- 提笔位置的控制
- 出锋
- 侧锋
- 折笔—Ⅰ
- 折笔—Ⅱ
- 摆动—Ⅰ
- 摆动—Ⅱ
- 转笔—Ⅰ
- 转笔—Ⅱ
- 转笔—Ⅲ
- 转笔—Ⅳ
- 连续转笔—Ⅰ
- 连续转笔—Ⅱ
- 连续转笔—Ⅲ
-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—Ⅰ
-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—Ⅱ
-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—Ⅲ
- 不完全折笔
- 转笔与折笔的交替使用
- 笔锋进出点画的位置和方向
- 点画内笔锋运动轨迹
- 点画的立体感
- 点画间笔锋运动轨迹
- 力量的控制
- 线条的质感
- 节奏-Ⅰ
- 节奏-Ⅱ
- 节奏-Ⅲ
- 节奏-Ⅳ
- 笔法分析-Ⅰ
- 笔法分析-Ⅱ
- 笔法分析-Ⅲ
- 笔法分析-Ⅳ
- 笔法分析-Ⅴ
- 笔法分析-Ⅵ
第二部分 字结构
- 等距线条
- 线条距离与位置的渐变
- 线条形状的渐变
- 平行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
- 平行渐变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
- 曲线形状的控制-Ⅰ
- 曲线形状的控制-Ⅱ
- 简单线结构的情调
- 单元图形的情调
- 单元图形的归纳
- 单元图形的临写-Ⅰ
- 单元图形的临写-Ⅱ
- 单元空间的临画-Ⅰ
- 单元空间的临画-Ⅱ
- 单元空间的临画-Ⅲ
- 单元空间的临画-Ⅳ
- 单元空间面积的控制
-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-Ⅰ
-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-Ⅱ
-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-Ⅲ
- 单字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
- 单字外接多边形-Ⅱ
- 单字外接多边形-Ⅲ
- 大尺度笔画
- 不完整字结构
- 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
- 预想字形
- 字结构的重心
- 狂草结构的临写
第三部分 章法
- 单字轴线
- 行轴线与轴线图
- 单字的连接-Ⅰ
- 单字的连接-Ⅱ
- 单字的连接-Ⅲ
- 单字的连接-Ⅳ
- 单字的连接-Ⅴ
- 单字的连接-Ⅵ
- 单字的连接-Ⅶ
- 单字的连接-Ⅷ
- 单字的连接-Ⅸ
- 单字的奇异连接-Ⅰ
- 单字的奇异连接-Ⅱ
- 单字的奇异连接-Ⅲ
- 单字轴线位置的控制
- 字结构的随机处理
- 字结构距离的控制
- 行侧廓的控制-Ⅰ
- 行侧廓的控制-Ⅱ
- 行侧廓的控制-Ⅲ
- 行距的控制-Ⅰ
- 行距的控制-Ⅱ
- 垂向行轴线
- 折线行轴线
- 行轴线对风格的影响
- 行轴线间的关系-Ⅰ
- 行轴线间的关系-Ⅱ
- 习作轴线图的调整
- 字间空间的包容性
- 分组线连缀-Ⅰ
- 分组线连缀-Ⅱ
- 分组线连缀-Ⅲ
- 分组线连缀-Ⅳ
- 分组线连缀中的行间空间
- 影响章法的其它因素
第四部分 动力形式
- 点画的动力特征-Ⅰ
- 点画的动力特征-Ⅱ
- 点画的动力特征-Ⅲ
- 点画的动力特征-Ⅳ
- 点画的动力特征-Ⅴ
-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-Ⅰ
-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-Ⅱ
-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-Ⅲ
-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-Ⅳ
-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-Ⅴ
-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-Ⅵ
-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-Ⅶ
- 动力形式的习得-Ⅰ
- 动力形式的习得-Ⅱ
- 动力形式的习得-Ⅲ
- 动力形式的习得-Ⅳ
- 动力形式的习得-Ⅴ
- 动力形式的习得-Ⅵ
- 动力形式的习得-Ⅶ
-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-Ⅰ
-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-Ⅱ
-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-Ⅲ
- 动力形式的调整-Ⅰ
- 动力形式的调整-Ⅱ
- 动力形式的调整-Ⅲ
-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-Ⅰ
-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-Ⅱ
- 线条与客观世界的动力形式
- 动力形式的迁移-Ⅰ
- 动力形式的迁移-Ⅱ
- 动力形式的设计
第五部分 汉字构成
- 书法与抽象图形-Ⅰ
- 书法与抽象图形-Ⅱ
- 书法与抽象图形-Ⅲ
-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-Ⅰ
-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-Ⅱ
- 书法元素的构成-Ⅰ
- 书法元素的构成-Ⅱ
- 书法元素的构成-Ⅲ
- 书法的现代构成-Ⅰ
- 书法的现代构成-Ⅱ
- 书法的现代构成-Ⅲ
- 书法的现代构成-Ⅳ
- 书法的现代构成-Ⅴ
- 书法的现代构成-Ⅵ
-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-Ⅰ
-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-Ⅱ
- 书法与抽象绘画-Ⅰ
- 书法与抽象绘画-Ⅱ
- 书法与抽象绘画-Ⅲ
- 书法与抽象绘画-Ⅳ
第六部分 综合练习
- 笔法演变的图像分析
- 作品在笔法史中的位置
- 章法构成的分类
- 成幅临写-Ⅰ
- 成幅临写-Ⅱ
- 技巧与个性的综合分析
附图
练习答案
附录:现代书法教学的若干重要环节邱振中
后记
阅读信息
- 阅读日期:2020-06-24至?
- 书籍文件:邱振中书法2008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_9787303097371_分类CLC_J292.1.pdf
第一部分 笔法
-
笔法指控制毛笔的运动,从而书写出具有一定审美品质的线条的方法。
-
对笔法的分析、判断、鉴赏,通常都是通过作品来进行的,也就是说,通过点画的形状来感受、认识笔法。人们在这里往往忽略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:
- 其一,一定形状的点画必须通过工具(毛笔,特别是笔毫部分)特定的运动方式才能实现;
- 其二,控制工具运动方式的是书写者的操作,而毛笔的某种运动方式总可能由若干种不同的操作近似地完成。
-
一道均匀地由粗变细的线条,既可以用提按的方法书写(手腕几乎没有动作),也可以用摆动的方法书写(主要靠手腕的动作)。
-
笔法一词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:
- 点画(线条)形状;
- 笔(特别是笔毫)的运动形式;
- 手部(包括指、腕、掌、臂)的操作方式。
-
点画是笔法指向的目标,手部的操作方式是控制笔法的根本。操作的关键是动作的协调感。只有从指至臂所有部位都能自如地发挥出运动上的潜能,才能创造出变化丰富、域限宽阔,同时又富有表现力的笔法。
-
徒手操运的训练:练习中徒手操运的训练(不执笔)是为了避免执笔时手部多少会产生的紧张感,而专注于运动本身,同时争取在实际操作之前便获得对协调动作的初步体验。
一、执笔
-
训练目的: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。
-
说明:书法史上,执笔方法一直在不停演变,因此永远不会有什么惟一正确的方法。然而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的,例如必须便于进行各种复杂的操作。我们所建议的方法使指、腕各关节处于自然而放松的准备状态,随时可以调整力量,朝各个方向灵活地运动。当然,由于每人手部构造不一样(特别是指、掌长度及其比例),执笔的外观会有一些区别。
-
步骤与要求:
- 端坐于桌前,胸部离开桌沿,左手小臂自然弯曲,放于桌面,右手自然下垂于身侧,放松。
- 右手移至桌面上方,小臂与桌面平行,略高于桌面,手掌姿势不变(半握拳),手掌与桌面大致成 45 度角,手腕平直(图a)。
- 左手将毛笔放在右手姆指、食指、中指之间,三指轻轻贴住笔杆、抓住毛笔,笔杆垂直,右手无名指、小指并拢,轻轻向外抵住笔杆;肩、肘、腕、指等部位尽可能 放松(图b)。
图a
图b
二、空中运笔
-
训练目的:掌握正确的运笔姿势,体会手部各关节协调运动时的感觉。
-
说明:蘸墨在纸上书写, 肩、腕很容易紧张, 空中运笔则比较容易放松,比较容易体验到运笔时协调运动的特殊感觉。
-
步骤与要求:
- 保持正确的坐姿与执笔姿势,在空中书写横画,动作范围尽可能大(书写尽可能长的横画),从左至右,速度均匀,肩部配合动作,肩、肘、腕、指尽可能放松;反 复多次,直至运行平稳、协调。
- 要求同上,在空中书写竖画,笔处于书桌中央略偏右的位置,肩关节放松,带动手臂。
图a 横画开始时的姿势 图b 横画结束时的姿势 图c 坚画开始时的姿势 图d 竖画结束时的姿势
三、中锋横、竖线
-
训练目的:中锋笔法的初步运用。
-
说明:当笔毫在纸上落下时,笔尖指向某一方向,当笔尖的指向与线条推移的方向正好相反时,这种运笔方式称为中锋。书写中锋线条时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。
-
步骤与要求:
-
- 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,在纸上书写横画,横画与桌沿平行,笔尖按下后,让它始终指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,直至线条均匀、平稳。
-
- 按以上要求书写竖画。
-
- 做以上练习时注意肩部的放松与配合。
-
- 比较空中运笔和实际书写手部感觉的区别。 不同宽度、不同速度的平直线。
-
(待续)